热消息:供需格局重塑 煤价千元时代或成过去

2023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旧比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外部不确定性较多,因此虽然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恢复周期长于市场预期。因此,1-5月份,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之后,煤炭需求侧表现一般,而供应侧强势推进,导致供需基本面由紧转松;下半年,我国将进入冬夏用煤峰期,叠加极端天气及外部环境的变动加大,需求释放或将好于上半年。但是,在持续推进的保供政策前提下,煤炭供需基本面由宽转紧的概率偏小,更多将在整体偏宽格局下出现阶段性紧平衡。


(资料图片)

1、疫后经济调整复苏需要一定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系列经济数据,1-4月份,我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提升,但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影响,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内生动力还不强。因此,在我国疫情政策全面放开之后,工业经济并未如2021年一般井喷式爆发,煤炭需求侧反应相对平淡,打破了部分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2021年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是唯一GDP正增长的国家,由于疫情发展时间较短,经济尚未受到根本性打击,而且在国际疫情集中爆发时期,外来订单聚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工业用电大幅增加,成为煤价持续性暴涨的主导因素之一;2023年,经济活动全面恢复正常,但经历了三年的大疫,工业经济受创严重,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内需不振,而外需同样不足,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1-4月份,我国以美元计算的出口数据同比增速仅为%,外贸订单虽有所回升,但增速缓慢。内需不振、外需不足情况下,工业经济对工业用电方面的提振作用有限。

疫情放开之后经济需要一定的调整周期,而根据我国经济受创程度,参考其他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情况,预计本轮经济调整周期或为一年到两年,因此,下半年经济侧对煤炭消费的提振作用或仍将有限。

2、社会库存的消化时间或较长

1-5月份,煤价中枢的下移,根本性因素还是供需基本面的改变,基本面的改变导致社会库存的高效累积,大幅压制了终端采购的积极性,因此,价格能否实现趋势性变化更多在于终端去库能否带动社会库存的消化。

关于煤炭供应,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更加显著,因此,下半年,我国煤炭行业大概率将维持保供稳价的政策导向,保障煤炭供给的稳定及安全。根据各省区发布的2023年的煤炭产量目标,预计2023年原煤产量或增至亿吨以上,其中,晋陕蒙新四省区2023年煤炭产量预计增加亿吨左右,可为能源供应的稳定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考虑到国际环境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影响,中澳、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煤炭进口增量空间可观,因此,2023年进口配额制度或将持续放开,在价格及煤质优势、渠道稳定、政策鼓励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将明显超出3亿吨。综上,内外贸煤炭供应量将呈现居高稳定状态。

关于煤炭需求,电力、钢铁、建材、化工是我国主要用煤行业,工业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非电企业的需求增速较为低缓,而电煤的消费需求增量空间或将更多依赖于气候因素,但气候因素不确定性太强,一旦高温预期未得到充分兑现,社会库存将难以被消化,迎峰度夏或将迎来“旺季不旺”的行情。

从目前的社会库存水平和煤炭供应节奏来看,中转和终端环节库存消化时间较长,因此,夏季峰期煤炭价格或低于市场预期,而随着库存在峰期完成阶段性消化之后,在市场性恢复及正确政策调控之下,供需基本面或逐渐趋向平衡,而煤炭价格也将继续在震荡中下行至相应水平。

关于清洁能源,近几年,我国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处于高增长阶段,但基数较小,因此绝对增量有限,火电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来源。而从用电主要区域及发电稳定性来看,水电是对火电替代作用最大的。2023年,随着拉尼娜气候衰减,我国夏季多雨概率增加,而今年入汛仍属于偏早年份,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可能还会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但强度要弱于去年,因此,水电对火电的替代作用或在主汛期强于去年同期。

综上,2023年,将是近年来我国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以来,最为显效的一年。下半年,煤炭强供稳供节奏不变下,需求季节性特征明显,供应增量将大概率高于需求增量,因此,排除重大的、全局性“黑天鹅”事件的影响,煤炭供需将在阶段性紧平衡状态下维持整体偏宽格局,价格中枢将进一步在震荡中下移。5月底,5500K动力煤现货价格已跌至900元/吨以下,在供需格局完成重塑之后,煤价重回千元时代的阻力较大,市场参与者或需要重塑对市场和价格的认知。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